二〇一八新锐摄影奖入围名单揭晓

New Talents × 孙俊彬丨以更人性的视角去讲述一个严肃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20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邱”,《山海经》中的记载,是我对新疆这片神秘土地的最初印象,我也曾无数次幻想着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场景,白云在天,山陵自出,瑶池欢宴之上,轻歌曼舞......

这片土地像一个神秘的容器,隐藏着各种秘密,初看孙俊彬的作品《静静的南疆》,我脑海中不断勾勒着它的模样,真实与假象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真实像假象,而假象成了真实。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聚焦于“古代丝绸之路最活跃的地方”,各种文化传统和现实力量相互碰撞、融合,并延续千年,“这里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孙俊彬的作品不是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概念去记录事件和现象,而是用图像去深入探讨历史的原因以及人物内心的复杂。从真实的角度来衡量,人活在历史之中,但历史事件只有与个人命运相交织,方才显现出历史之于个人的真实面貌,孙俊彬试图以更人性的视角去讲述一个严肃的故事。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Talents:首先祝贺你获得二〇一六新锐摄影奖的EOS青年影像奖。

孙俊彬:谢谢。

NewTalents:从事摄影这一职业多久了?一直在从事报道摄影吗?

孙俊彬:7年了。职业主要是做报道摄影,不过这半年转做文字特稿记者。我大学是学摄影的,以前觉得能一直拍照挺好的,甭管是拍啥。不过好像最近做报道领域的东西越拍越个人化了,可能我对报道摄影处于疲倦期了。

New Talents:在正式开始拍摄之前,你做了多久的资料调查?

孙俊彬:我其实是蛮偶然接触了新疆。2013年我在南方都市报的时候有个深度报道项目,在喀什呆了差不多一个月,然后开始对那里产生兴趣。回来之后好几次梦到回喀什,于是我开始找一些新疆的资料来阅读。最重要的是,我一个好朋友是※※※,我从他那里了解了很多※※※教的知识,这可能对我了解当地人的精神世界有所帮助。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新疆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孙俊彬:新疆有非常广泛的※※※信仰,还有维※※族的文化景观,很容易产生一种他者的观看体验。然后是新疆的环境非常适合拍照片,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目前地区的冲突和紧张感,这种特殊性我觉得值得去记录。

我觉得对于新疆的影像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比较少,要么是纯粹风景的,要么是民俗,还有人借着某些粉饰来赚取认可。但是,我不知道是人们自我遮蔽还是习以为常,有些事情是绕不开的。拍摄上,我只能寻找机会借工作去慢慢补充我要的东西。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整个拍摄现在还在继续进行吗?

孙俊彬:是的。我希望能腾出一整段时间来做,但是目前我的条件做不到,经济压力比较大。今年7月,那时候我没有工作,有个朋友做了一个“4小时逃离北上广”的活动,我以为只是拿到票就好,可是我在现场才知道还要直播,而且特别火。然后我到了乌鲁木齐之后好多人在网上看到我,他们好像很羡慕我似的,可其实我心里不愿意抛头露面,可能长得不好看吧。

我想,天啊,我只是想有人帮我报销来回路费而已。还好,多谢他们,我完成了和田地区的一次旅行,那次拍得很好,不过回来之后不久家里被盗,现在能看到的是当时发给别人的几张小图。我现在已经摸到作品要的那种气场,但是数量还偏少,慢慢补吧。

New Talents:“作品要的气场”,可以具体形容一下吗?

孙俊彬:我觉得好的照片都要某种气场,跟拍摄者和作品表现有关,这个很难说清楚。但是它肯定是不明确的,吸引人去凝视的,能被体会并获得观感的,然后拍案叫绝的,我觉得是直接摄影最难的东西。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拍摄时,怎样去沟通的呢?

孙俊彬:前两年有官方允许的采访,所以还好点。不过,那里的人很好。我记得在和田的时候,特别热,我在村里路过一户人家,有个女孩在门口浇花,我走过了大概50米,她跑上来送了一瓶冰凉的矿泉水给我喝。

New Talents:如果抛开背景去观看整组作品,大部分照片是很平和的肖像以及风景,并不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暗含的冲突,这样的表现手法是你刻意而为之的吗?风景的照片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孙俊彬:对,所以叫“静静的”,就要看起来平和。我不会觉得它们是一般的风光照片啦。整个作品我并不想做成一个完全叙事的东西,叙事只是事实背景的交代,我希望做一个多声部的作品,每个部分都独立又互相交叉。那些风光类的照片其实有一些隐喻的符号和情绪在里面,可能也是一种策略吧。总之,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典型的报道式作品,这不是我想做的。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整个拍摄进展的顺利吗?你是一直留在当地进行拍摄吗?

孙俊彬:不算很顺利,因为限制实在太多了。我这三年每年去一个月,我不是要做一个叙事的东西,所以我知道缺什么,慢慢去补就好。

New Talents: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达到你的标准的?

孙俊彬:这个跟每一个作品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关,然后才有照片的判断。比如这组作品我希望照片自己能够诉说,面对照片时我们能被吸引,去体察那些复杂,模糊的感受,并且去理解他们,不仅仅是一些标签印象,而是在情感上连接,所以照片能够成为沟通的通道,我觉得蛮好的。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去补照片”,去补你已经设想好的照片?

孙俊彬:首先是因为我家里被盗之后有三分之一的照片都丢了,只能再去补;然后是我的框架比较清晰,有些照片是拍到了,但还是不够好,现在看到的作品其实调子很不统一,不太成熟;再有就是,我希望能更持久去拍这个作品,我相信会越来越接近某个核心,它不是报道摄影式的历史叙事,而是一首诗吧,我觉得这样更接近真实。

New Talents:作品分为三个部分,但其实这三个部分是交错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将整组作品拆分呢?

孙俊彬:我想不同部分中人的状态其实很不同,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不一样,这从面对镜头的眼神可以看出来。在叙事中,人的状态是脱离日常的。我会这么区分开来,还是想让结构清晰一点,但其实他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我感受到的状况。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报道摄影的直观性,可以让读者在瞬间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同样的,人们花在观看这类摄影作品上的时间也会相对少,这也是摄影的局限性,怎样克服,或者说怎样让观看者通过你的作品引发思考,关注你所指向的问题?

孙俊彬:是,每一种媒介都有局限性。其实这组作品文字部分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光我在一个村庄就写了近2万字,同时还有很多视频。我觉得如果我力图在讲诉一个故事,我会使用不同的媒介融合起来,让故事更加立体。比如,我现在就是一个特稿写作记者而不是摄影记者。可是照片是我的专业也是我所擅长的,照片的暧昧性能让人感受到某种不可说的东西,这是我着迷摄影的地方。

我想,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说或者说不清楚的,而照片具有这种表达的潜能。所以,我现在不太喜欢意义太明确或者建构清晰的东西,照片不是建构材料,它就是一个独立空间。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New Talents:之前你的拍摄都是关注一些什么问题呢?这次的作品和你一贯关注的内容是否存在着关联?

孙俊彬:嗯,是的。除了这里,我还比较关注山西,河南和东北。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广东,我总是对其他地方特别好奇,并且能找到到某个过去时空的对应坐标,从60年代到90年代。比如这次我去东北,就感觉这地方好像卡住了,卡在某个社会转型的拐点上。这些构成了我对这片土地的体悟,事实上也是我自己身份认同的一种追索吧。

New Talents:看你朋友圈说拿到奖金可以出门了,那之后有什么拍摄计划呢?

孙俊彬:我每天都希望回到南疆,去吃那里的手抓饭。

New Talents:非常感谢,再次祝贺,我们1月上海见!

孙俊彬:上海见!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静静的南疆》©孙俊彬

 

关于摄影师

孙俊彬,1986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摄影系,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视觉深度项目组成员,※※新闻图片主管。现任界面新闻中国组调查新闻高级记者。一直在学习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的融合方式来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