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点击返回色影无忌官网首页

专访陈文俊&江演媚:推倒重来的自我观看

发布时间:2016-02-29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欢,曹颖 责任编辑:小鲸鱼

编者按:陈文俊与江演媚的作品《我与我》是一个长达八年的始于自我探索的拍摄项目,整部作品包含了相互拍摄、自拍合照、网络社交截图、日记文本等几部分组成,并最终以一本手工书的形式呈现。初看之下,它似乎满足人们对于普遍意义下私摄影的全部想象,而比起“将私生活袒露以捍卫某种话语权力”的摄影而言,陈文俊与江演媚的作品更多的是仅以二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基本材料,以这份材料为原点重新整合、审视,并从中投射出有关“自我观看”与“相互观看”两种行为之间关系的思考。

近期,陈文俊与江演媚以作品《我与我》获得色影无忌·2015中国新锐摄影奖的EOS青年影像奖,随后又入围了2016年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带着关于这部长达八年的“新作”里的诸多疑问,我们对陈文俊和江演媚做了以下采访。(采写/王欢 曹颖)

手工书 《我与我》 整体

色影无忌·2015中国新锐摄影奖入围展,陈文俊&江演媚展位

色影无忌:陈文俊、江演媚你们好,在《我与我》之前,我记得你们两人各自以及共同的作品多是关注一些社会事件和现象展开的,这次的《我与我》可以说一下子颠覆了之前实践的方向,可以谈谈这个过渡以及《我与我》是如何开始的吗?

媚:在过去,我们也拍摄了一些纪实类的作品,如我的《长青街》,俊的《网》、《城》,还有我们一起合作的《恩宁》,这些都在2012年最终以独立制作的小书作结。于我而言,这些作品是在寻找自己创作方向的实践。很多时候,拍着拍着就失去兴趣了,我就会反问自己,这些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

2014年初,可能是迷茫到了要爆发的点,生活、创作、工作特别混乱,所有东西都失去了方向,觉得活着特没有意思,我很想弄明白究竟自己想怎么样,不仅仅是创作不创作的问题了。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尝试自拍。2014年末,我们有个小展览的机会,当在整理这些年来我们对彼此记录的影像时,我好像远远地看到一个我,一个我没有意识到的自己。我决定在没有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想怎么样之前,其它创作都是模糊的。所以,我想自我探索也许是其中一种途径吧。

俊:偶然的机会接触摄影,我觉得它似乎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借助它去多看看世界,于是我就一直尝试着走下来了。2010年的时候,我和江演媚一起参与进广州旧城关注小组,计划一起去拍摄仍然生活在拆迁中的恩宁路街区的街坊,不过关于恩宁路这个项目,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至于我自己,除了工作上的拍摄,也有其他一些作品,如:《人与城》、《城里的人》、《网》等,其实拍摄这些作品,初衷也是想去记录和探索人和环境的关系的,但拍摄后编辑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更多是看到我自己,甚至有时会觉得画面中的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当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困惑,究竟我是在拍别人?还是只是把别人当模特,其实在拍自己?还是只是我想多了...

到了《我与我》。我和江演媚算是因为拍照而相识,所以在一起后,也会习惯性地记录一些日常,有时还会把她当模特,做一些拍摄的实验,也会尝试一起去拍同一个题材,这些在当时都是“很用力”的拍摄。之后我们的工作也基本相同,与摄影相关。自从手机拍摄质量越来越好,社交媒体也兴起了,我们就渐渐习惯了用手机拍照,并把照片分享到网络上,她经常在我身边,关于她的照片自然不少。这种随意的日常记录,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放松,因为我不需要再考虑“我要怎么拍”之类的问题,只需跟着心里面的感觉走,太难得了。通过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参与,似乎还能与她形成一种互动,很愉快的互动。

再到2014年,在一次分享会中要分享关于“自己”的东西,我就把Instagram上的关于她的照片基本都分享了出来,没预想到之后还会有展览。因为这次展览,我有机会大量地看关于自己,关于我们的照片,当时感觉很奇怪,因为那真的触及到“我”和“我们”了,照片就满满地贴在墙上,无法回避。展览过后,我决定离职,试着做一些自己真的想做的东西,或者说一些改变。我们决定好好整理一下这些照片,做成一本摄影书,只关于我们自己的作品,这就是最开始的《我与我》。而在这段时期,她也开始了自拍,在我乱入的行为中,又发现了我们可以试着在一起自拍,于是又有了一些尝试在一起自拍的作品。其实我是觉得,《我与我》也许就是“摄影”给了我们一个途径去产生关系和尝试去探索自己,而且这次还真的只关于自己了,无需纠结是不是想多了,只能算是一个开始吧。

色影无忌:如此看来,《我与我》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系列并非是开始于某种目去拍摄,而似乎是在整理编辑阶段发现了一些可能性?而在你们编辑的过程中,回看某些画面与当初拍摄时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变化呢?包括图像本身传达的信息以及图像与各自的关系等等,可以谈一谈吗?

媚:《我与我》不完全是编辑而成,是分两部分的。2007年至2014年的部分是我们关于彼此生活的记录,是编辑而成的。2014年至2015年的部分是我们探索自我和关系的实验作品。两部分的区别是,前者是混沌,后者是觉醒。其实,我们可以等到探索部分成熟了再把作品放出来,也许观者就很明晰了。但是,我觉得前者记录部分也很重要,它让我可以抽离地再次观看自己,甚至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所以,在后者探索部分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把这两部分作一个阶段的总结,与之前的自己说一声再见。

俊:其实许多照片当时拍完放进了硬盘,或者上传到社交媒体后,渐渐就淡忘了。所以再次翻出来的时候,会遇上不少“还拍过这种照片?”“还有过这种状态?”的情况,我觉得很珍贵,幸亏当时还有拍照片,因为我确实已经淡忘了。我想,其中许多照片在拍摄的时候只是一种“双方的游戏”或那瞬间下意识想去记录一下眼前的人或场景,但一段时间过去了,我个人也已经不是那种状态了,再回看的时候,会促使自己去思考关于自己的问题。

色影无忌:这部作品最终是以摄影书的形式出现的,无论是整体的形式结构、外壳的细节以及书的内容,看得出来都是经过多次精心的设计和调整的,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制作这本书时的想法吗?

手工书由4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主书,故事的梗概,由互拍、自拍和一起自拍的作品组成。
第二部分为互相观照的两本小书,《我眼中的陈文俊》与《我眼中的江演媚》。
第三部分为文章,以书信形式,讲述两人之间的故事。两个人两个版本。
第四部分为社交媒体截取片段,以简讯形式,展示两人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彼此的内容。

最初的样书是一本很厚的书,里面有记录、自拍和文章等。这本粗糙的样书寄到谷仓了,入围谷仓摄影样书马丁·帕尔评审奖。我们希望把这本书做好,于是拿去摄影节参加专家见面会,收获很多意见。而我俩在编辑的时候矛盾很激烈,所以,最终的版本就分开好了。

主书是把比较好的照片挑出来,按时间顺序和创作阶段理一条主脉络。主书的最后部分是由14-15年间江演媚的自拍和我们一起的自拍组成,这部分被我们定义为“开始有意识的阶段”。两本小书是我们对彼此的记录,主要由07-14年间日常的互拍的照片构成,这部分被我们定义为“无意识的阶段”。其实就是互相给对方做书,这样出来的效果出乎意料,两种不同的视界碰撞碰撞。在他的书里,我看到的自己,竟然跟自我想象差距很大,我甚至觉得那个我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书信是关于我俩一起不同阶段的,观看和想法,两个人两个版本,第三部分做成书信是觉得这是隐私,而半透明的信封,也有公开的意味。简报部分是我们的社交平台截图。这部分设计不太满意。因为最初有“我与我”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把生活上的琐事发到社交网络上,很多朋友觉得我们很有趣,说的话也好有意思,还建议我们摘录下来将来出书。当然,这是戏话啦。我们把这部分做成报纸,尽量让它消费简易。

最终分开了几部分,也是希望将不同感觉的表达方式分开,希望能产生更多层次。

《我与我》摄影书(主书部分)

《我与我》摄影书(“我眼中的江演媚”部分)

《我与我》摄影书(“我眼中的江演媚”部分)

《我与我》摄影书(文章部分)

《我与我》摄影书(简讯部分)

色影无忌:以伴侣的关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些意见不统一的争论?

媚:会啊。我们以前很少争吵,吵完也就握手和好了。然而创作上的争吵是根源的,这种争吵是两个人思想上的不同。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因为共同爱好与追求,现在越来越觉得两人根源很不同。刚开始没办法接受,要说服对方,甚至还想要离婚。但是,现在我们的想法是尊重对方,有时候也觉得对方的想法也很好。这种根源的冲突也是我们之后想表现的东西之一。

俊:创作中的争论主要发生在一起自拍的作品中,我是觉得也许因为各自想要的东西不一样,而且还是处于一个尝试的阶段,暂时没办法很明确告诉对方,我究竟想要什么,而且也对于对方说不清要什么,而我如何进入这种说不清产生了焦虑,再有也许就是自身希望在对方想法中呈现的形象和拍摄出来的照片有距离了。对于我来说,刚开始的尝试只是想如照镜子一样,看看我们两人在一起的状态是如何的,因为只凭我自己的眼睛是无法看到的。而且我希望这些初步的尝试以“轻松”一些的方式开始,于是我就决定在镜头前尝试去重现一些日常生活行为,或者一些我们相互接触中我感觉舒适的行为,但她会觉得无聊。她是想要更深入、抽象的表达,但我当时也不能理解“抽象的表达”指什么,她似乎也解释不清。 

另一些争论也发生在编辑作品过程中,我觉得其实还是各自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是有两个版本的。而如果最终互相妥协只产生出一个折中的版本,似乎我们都觉得它不是《我与我》,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各自做一本书,所以就有了《我眼中的江演媚》和《我眼中的陈文俊》。

色影无忌:《我与我》就像是基于“自我审视”开始的尝试。而摄影师/艺术家使用各式媒介来对自我进行的探索在年轻一代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你们的方式是以摄影介入日常开始,从途径上来说,这种方式非常直接且有效,但随之而来的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行为方式与普通家庭记录之间相比,你们觉得它的特殊性在哪里?

媚:我觉得我们自拍记录方式跟其他人的自拍没什么不同。我想,不同的地方是目的吧,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即拍来是为什么?

俊:我想也许是出发点或目的不一样。其实在整理这些照片之前,也许我的目的只是想去记录一些日常,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就像一本私人影像日记,而且通过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参与,似乎还能与她形成一种愉快的互动,这种行为让我觉得轻松、愉悦,我就一直这样做了。而当我觉得应该好好整理一下这些照片的时候,其实我是想以此作为一个起点,开始去直面自己和探索自己了。

色影无忌:从作品中,其实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关键词,如自拍,身体,私生活等等,你们的实践是开始于这种“私行为”并尝试延伸的,由此也有引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就是关于私摄影,你们觉得你们的作品是否可以被划到私摄影的范畴?关于这个话题与你们自己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呢?

媚:最近看了林叶在瑞象馆做的关于私摄影的一系列文章,我觉得对私摄影有了新的理解。也许国内把私摄影等同于拍身体,这是很表面的,其实私摄影有很多层次。我个人理解,私就像一个“秘密”,秘密是不想公诸于众的东西。“私行为”并延伸这个说法很好啊。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做法是“私行为”,但也有其“延伸”。这个“延伸”会是什么,随着人的经历,价值观的变化和想要达成什么目而变化。它可以是任何作品。目前《我与我》这个阶段性作品,它就是自我梳理,尝试开始探索在各种关系里的我。我希望别人看了,也会有那么一个念头想到自己,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够了。

俊:其实我对这些界定或划分,是没太大感觉的。也许我也没太多了解过界定或划分,之前对于私摄影的了解也有限,只是最近通过瑞象馆关于私摄影的专题,看了不少其他摄影师/艺术家的各种实践,觉得私摄影是很多元的。其实我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拍摄这个作品的行为对于直面自己和探索自己的作用,多于它属于什么范畴。“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确实在做,过程中直面自己并探索自己”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我觉得这事情很有意义,因为真的触碰到自己了,并尝试着在做。

色影无忌:《我与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与“自我”组成的家庭有关,而在去年6月,我知道你们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旅拍美国”,是关注陌生人的家庭,最近的这两个项目或多或少都是与“家庭”有关,这个话题是不是也是你们调整自己摄影方向之后会更加关注的点呢?

媚:美国家庭摄影项目最初的目的只是去玩去见识。但是,我们都觉得这种进入陌生人私人空间的旅行方式很有趣,与网络体验不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旅拍陌生家庭项目目前是一件我们喜欢做的事情。至于会不会成为作品,我觉得先把喜欢的事情做起来,等差不多的时候,再想作品的事情,这样就顺理成章了。如果一开始就把它当作品做,会走得很艰难。旅拍陌生家庭的项目还是想继续的,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最终成为一个艺术作品。

俊:美国的旅程其实是我们离职后希望有一个“间隔年”,清空一下脑袋,想清楚一些事情。然后离职后我们决定以家庭写真谋生,因此就把旅拍家庭也放进了旅程当中,当初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就是拍照换住宿。然而在这次旅拍家庭后,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新想法,譬如继续这个拍摄其他家庭生活状态的方向,或者将我们两人的关系扩展到和陌生人的关系。不过还是觉得现在的重点还没到那里,重点应该还在自己身上,关于直面自己和探索自己的内容,还没做得够,甚至只是一个开始。这些想法都留在以后。

色影无忌:你们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怎样的?

媚:我们目前经营Me and Me 摄影工作室,刚起步,收入不稳定。这跟我们作品同名。我们之前的叫大头独立出版工作室,大头是我们的猫的名字。

俊:我们目前主要以家庭写真谋生,也在尝试一些商业拍摄和商业合作,但感觉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更像做生意,所以也还是在尝试当中。同时呢,也在寻找各种机会去展示《我与我》这个作品,希望在过程中能得到更多反响,促使自己有跟多思考。

色影无忌:《我与我》这部作品完成了吗?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媚:接下来的计划是做《我与我》延伸作品,应该会是不同的东西。还想找经费继续做旅拍陌生家庭的项目。

俊:我想只是一个开始吧,也不知道怎样才算完成,如果说对之前的整理,那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我想我会自拍,因为那是直面自己和探索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再接下来,我想我们还会一起自拍,以及之前想到的各种想法和方向,那对于我来说是很有趣的方式。

色影无忌:好的,非常感谢。

关于摄影师
陈文俊,1985年生,工作生活于广州,曾任媒体图片编辑和摄影师,现为自由摄影师。
江演媚,1986年生,工作生活于广州,曾任媒体图片编辑和摄影师,现为自由摄影师。

更多2015新锐摄影师专访

专访陈哲:活在余光里

专访邹璧宇:我们需要有一种反思生活的自觉

专访黄臻伟:重新定义时空,就是尝试感知的重新发生

专访王居延:关于当下世界和过往存在的探索

专访阳莯:一段共谋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