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点击返回色影无忌官网首页

新锐评审 | 张培力:一个年轻人想做艺术,首先得真实

发布时间:2015-12-30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色影无忌 责任编辑:大刀

走向艺术创作,用张培力的话说是“生活的一种选择”。从绘画到文档到录像到装置,张培力从未停止过“折腾”,这种对艺术语言不断探索和实验的“折腾”对于张培力来说是一种骨子里的本性,他的工作充满着对各种经验性观念主义的怀疑,他一直强调他对自己的工作从来不制定任何原则,它们只是一些具体的事实,“充满着偶然性”。

张培力在“AAC艺术中国”颁奖现场。

张培力在“AAC艺术中国”颁奖现场

2015年5月28日,张培力获得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黄专在发表其获奖理由时说道:“张培力的作品一贯包含有多重的意义,其中既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评论,同时亦有个人生活的关注。他的录像作品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以隔离而中性的反思立场,自由和深刻地考虑人的问题,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

“折腾”从绘画谈起

《仲夏的泳者(油画)》,172×170厘米,1985年

《仲夏的泳者(油画)》,172×170厘米,1985年

《休止音符 (正面的吹奏者)》,油彩画布,1986年

《休止音符 (正面的吹奏者)》,油彩画布,1986年

《 X ?》,1986年

《 X ?》,1986年 

张培力创作于1986年的油画《X?》等系列的作品是他在艺术观念上的第一次跨越,着重强调了艺术的纯粹性与庄严性,并认为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的不可知性。

《侧面的吹奏者》,1986年

《侧面的吹奏者》,1986年 

1994年以后张培力便停止了绘画的创作,因为他觉得绘画已经不能给他带来新鲜感了,他已经没有绘画的欲望了。“对我来说绘画是重复的工作。”他这样解释,“如果没有这样的尝试和新鲜感,好像就提不起这个精神。油画就是这样。对我来说,现在要画,可以,但它就是重复的工作。”停止油画创作以后他开始了其他艺术语言的尝试。

文字创作的尝试

对于绘画逐渐的丧失新鲜感之后,张培力开始尝试用文字来创作作品。《先奏后斩:关于X?的展览程序》是他第一个用文字来写的文本作品。用文字来作为自己的新的表达方式,让他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视觉比文字 可能更有局限性。这跟一般的概念不一样。想见的和看见的,是不一样的。“想”见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可以替代“看”的。”后来张培力又陆续创作了《艺术计划第2号》和《褐皮书1号》。

《褐皮书1号》,尺寸可变 ,照片、手套、信件,1988年

《褐皮书1号》,尺寸可变 ,照片、手套、信件,1988年

《褐皮书1号》,尺寸可变 ,照片、手套、信件,1988年

《褐皮书1号》,尺寸可变 ,照片、手套、信件,1988年

  录像装置语言的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张培力开始尝试录像装置的语言探索,尤其是非线性叙事的多屏录像装置作品。在1988年,张培力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录像艺术之父”的头衔由此诞生——虽然他对此并不以为然。

《30×30》录像作品截图,1988年

《30×30》录像作品截图,1988年

《水——辞海标准版》,1991年

《水——辞海标准版》,1991年

《卫字3号》(录象截图),60分钟,松下M3000摄像机,1991年

《卫字3号》(录象截图),60分钟,松下M3000摄像机,1991年

《卫字3号》(录象截图),60分钟,松下M3000摄像机,1991年

《卫字3号》(录象截图),60分钟,松下M3000摄像机,1991年

《作业一号》,60分钟的VHS录象带6个,Batecam摄像机拍摄,1992年

《作业一号》,60分钟的VHS录象带6个,Batecam摄像机拍摄,1992年

《不确切的快感》10视频10画面录像装置,录像装置现场,1996年

《不确切的快感》10视频10画面录像装置,录像装置现场,1996年

《不确切的快感》(视频截图),10视频10画面录像装置,1996年

《不确切的快感》(视频截图),10视频10画面录像装置,1996年

《不确切的快感》(视频截图),10视频10画面录像装置,1996年

《不确切的快感》(视频截图),10视频10画面录像装置,1996年 

张培力在2000年代上半阶段的作品几乎停止了使用纪录手法和带有研究性质的录像艺术语言,他着重于创作改编影像现成品的作品,张培力所要强调的是语言的态度,他认为符号本身即是内容。

《祝你快乐》录像装置,20分钟,2003年

《祝你快乐》录像装置,20分钟,2003年

《喜悦》双视频源录像投影有声彩色录像,6分39秒,2006年

《喜悦》双视频源录像投影有声彩色录像,6分39秒,2006年 

在张培力创作于 2000年代下半阶段的作品中,装置语言重新开始进入,但这次不是作为影像的铺垫而存在,装置语言成为作品的主体,包括了结合行为的装置纪录、即时影像投 影装置、感应影像装置、互动装置等。

《圆圈中的魔术》 8视频通道8画面录像投影,2002年

《圆圈中的魔术》 8视频通道8画面录像投影,2002年

《阵风》,影像装置现场,2008年

《阵风》,影像装置现场,2008年

《静音》影像装置,2008年

《静音》影像装置,2008年

《现场报道——物证一号》 影像装置现场,2009年

《现场报道——物证一号》 影像装置现场,2009年

“我特别反对把符号作为一种策略,我特别反对利用一种文化心理,一种固定的观看或认识的模式。例如非西方艺术家就要带有某种色彩、文化的特征和符号,才认为有意义。我觉得这样的东西是比较危险的,这不是在艺术层面上进行思考,而是功利的因素在起作用。”

《必要的立方体》充气气囊、电动风机、自动控制系,2011年

《必要的立方体》充气气囊、电动风机、自动控制系,2011年

《规范动作——眼保健操》双视频通道6画面录像与机械装置,2011年

《规范动作——眼保健操》双视频通道6画面录像与机械装置,2011年 

张培力的最新作品《被显现的图像》利用了感应装置,由观众的观看次数决定影像的呈现效果;而声音装置《碰撞的和声》则提供了一个刺耳的关于反动的想象。

张培力的最新作品《被显现的图像》利用了感应装置,由观众的观看次数决定影像的呈现效果;而声音装置《碰撞的和声》则提供了一个刺耳的关于反动的想象。

张培力的最新作品《被显现的图像》利用了感应装置,由观众的观看次数决定影像的呈现效果;而声音装置《碰撞的和声》则提供了一个刺耳的关于反动的想象。

《碰撞的和声》,2014年

《碰撞的和声》,2014年

不同的材料带来不同的表达,绘画、文本、录像、装置,每一种材料都会带来一种新的表达,张培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新的艺术语言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非常必须的。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张培力非常重视年轻人的教育。

张培力:“我觉得年轻的人容易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对于艺术有太多的幻想。会认为艺术可以改变我的整个生活,或者说给我带来某些东西。如果是有太多的期待,一旦你的运气不好,那你很有可能会遭到 一个重创,没有动力再支撑。另一种可能会因为运气不好,导致他对于自己过早的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可能不适合做艺术呀,或者说艺术这个东西,这个圈子太复杂,我要成功,这个是太艰难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个是很现实的,就说这个世界永远是公平的,就是你付出了多少,你收获多少,如果你想走捷径,那么肯定走不远的,一下子运气好的人,如果他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可能也就是昙花一现。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他想做艺术,首先一个,他自己得真实。也就是说做的事情是真正跟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是有关系的,我除了做这个,我不能再做别的。然后是要做好一个长期工作的打算,要付出一个长期的代价,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你可能都是默默无闻。就说做艺术不能太功利。你做其他的,做设计,做淘宝,做商业,你必须要考虑功利,必须要考虑它的一个市场需求,使用的价值。但唯独艺术不能太功利,这是很矛盾的。因为艺术家当然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够被别人肯定,得到社会的一个关注,但是这 种心态,如果太过急切,就会变的很轻浮,也走不远。”

2015年,色影无忌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张培力作为“色影无忌·2015中国新锐摄影奖”评委。我们从来不认为摄影就是有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它也是需要不断去探索去实验;我们也从来不认为摄影只是有照片这么一种表现的形式,它同样也应该是多元的。张培力先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行者,我们相信他的到来会极大的丰富我们的新锐摄影奖。何为新锐?张培力先生会给当下一个真实的回答。

新锐评审相关内容:

新锐评审 | 言由:我只想做书

新锐评审 | 长岛有里枝:如果我知道摄影是什么,就不会一直创作

新锐评审 | 段煜婷:我与连州摄影节的这些年

新锐评审 | Lesley A.Martin:关于光圈基金会

新锐评审 | GRAZIA QUARONI:你不知道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新锐评审 | 张乾琦:不谈马格南,来看看他的新书《Jet L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