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返回
严志刚:我做所有事都是为了寻找同路人

发布时间:2014-12-30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代亚杰 责任编辑:代亚杰

 

导语:曾经新周刊的新锐摄影记者,现在新浪图片的领路人,严志刚一路走来见证着报道摄影从传统纸媒到互联网传播的转变。每一次新技术的兴起迅速的被应用到新闻的采编和传播,而互联网环境下热点快速转换和成本控制、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等是每一位从事报道摄影的摄影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期我们对话资深摄影师和媒体人严志刚,看看他如何解读新锐?互联网环境下报道摄影带来哪些转变?(文|代亚杰)

 

“新锐是在视觉语言和题材上对未知领域的拓展”

 

色影无忌:严老师您好,作为本届新锐的导师,您是怎么解读新锐的?

“新锐”也是一个比较俗的词了,15年前在新周刊时我也被评为“新锐摄影记者”,现在大部分人对“新锐”的理解是在视觉语言上的探索,对摄影的一个外在表现。我对新锐的理解在两个方面:一、视觉语言的探索,摄影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最根本的就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任何的摄影大师都要在技术上去确定自己的摄影风格的,比如曼雷的中途曝光,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威廉.克莱因的后帘同步闪光等,所以,在技术上的探索应该是新锐的标准。
二、在题材上对未知领域的拓展,摄影师要勇于探索别人之前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办法去拍的领域。摄影在最早发明的时候,就是复制绘画的审美标准,摄影也是很多人带着去探险的工具,或者拍摄一些别人很难进入的领域。布列松提出决定性瞬间开启了摄影的报道性,现在的很多观念摄影也开始介入到报道摄影之中,拓展了摄影表达的可能性。摄影也从解决别人的问题开始关注自身的问题,

 

色影无忌:您未来期待看到什么样的作品?

摄影的记录性是其他艺术语言难于替代的一种方式,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力量会越来越震撼。在目前互联网的环境下,传统的报道摄影在慢慢的走向滑坡,我更希望看到花很长时间关注来自生活本身的一些故事,让客观的事件更接近真实,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命运走向,这是我更希望看到的,当然我也乐于看到这类题材中在视觉语言上的探索。


严志刚组11月入围作品:刘涛 《Grinch NOW 摄影.街道 》


严志刚组11月入围作品:郑龙一海 《汶川县 2008.4.28》


严志刚组11月入围作品:贾朔 《开封犹太人》

 

 

色影无忌:您觉得年轻摄影师应该怎么创新摄影语言或开拓题材?

目前中国的现状,很多摄影师喜欢在形式上做一些探索,但是又没有放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时空背景下去进行,所以会出现很多西方影像语言的模仿,我觉得这一点上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

我经常拿中国的摄影和日本的摄影做比较,中国的很多作品给人感觉似曾相识,当一种风格出现后,马上就会跟着很多很多类似的影像。很多作品虽然拍摄的是中国题材,但内容上不是对中国文化从内心生发的一些表达,通过这些影像你也看不到中国人的思考,比如说景观摄影。最早是德国摄影师的一种拍摄方式,目前中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很多荒谬、怪诞的景像可能特别适合景观摄影的拍摄,很多摄影师就会开始拍摄景观摄影,有一些摄影师拍摄的挺不错,所有人都是这样拍。像郎静山这样的画意摄影师,很多人觉得他就是中国画的复制,但今天回头来看他的作品,反而觉得特别珍贵,他通过西方人的工具相机,表达了空灵、意境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天堂里没有墓志铭》2008年“5.12”地震,四川什邡中学108个遇难学生的墓碑,只是一块块简陋的砖头;时隔一年后,摄影师严志刚重新回到当地,寻找和核实那些遇难学生的身份。这是当时摄影作品呈现出来的报纸版面。 摄影/严志刚
 

 

色影无忌:以摄影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体系下的摄影作品。

对,形式也是东方审美的形式,内容也是中国的内容。比如在日本很多人使用摄影这个工具,但内容反映了日本社会深层次的特征,比如,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杉本博司这些摄影师,他们思考的问题和角度是西方人不会想到的。这些对具有5000年文明传统的东方人是很重要的,西方人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但照相机却又是造型艺术的工具,透视、光学等特别科学严谨,你怎么能找到相机和中国文化的一个契合点,摄影语言和你要表达的东西之间有机的结合。摄影到最后比的不是把握快门的瞬间,而是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你的个人经历的结合。

一张普通的照片,哪怕就是一张个人的肖像,在当时可能没有什么价值,在经过50年、100年后,有能就呈现出了价值。摄影就有穿透时间的魅力,一个人的表情、服装、发型等画面里所有的信息穿越了时间就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这是摄影和别的艺术门类不一样的特点。

 

 


《英军卷旗走人》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英军最后的“日落仪式”。即将离去的英国士兵回望的一瞬间。摄影|严志刚
摄影/严志刚

 

 

“图片的瞬间性和真实性其他语言无法替代”

 

色影无忌:在新闻的传播上,图片相对于文字和视频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未来的方向是可视化新闻,图片和视频都属于可视化新闻的范畴,相对文字和视频来说图片的优势是:第一,性价比高,采集的便携性、传播的快速性。现场拍摄的图片,两三秒内就可以传播出去,视频相对来说要求比较高。第二,图片的瞬间性和真实性是其他语言没有办法替代的,比如:绘画也有影像,但人们不会对绘画的真实性有很强的认知。

但是图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层层梳理、背后的细节,可能更适合用文字表达。图片记录的信息又没有视频丰富,有不能像视频那样综合利用语言、音乐、文字等各种媒介。综合各种艺术形式和媒介的比较,图片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有巨大的优势,所以,现在门户网站图片的流量占到一半左右,这就是图片的属性决定的。

 

色影无忌:手机摄影和社交软件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图片,新闻媒体应该如何甄别和利用这些图片?

新闻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手机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极大拓宽信息的来源,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替代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比如:怎么发现线索?怎么接近核心?怎么采访?提哪些核心问题?怎么甄别事件的真假?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无法做到。

手机摄影让越来越多的事件有可能暴露在人们眼前,很多新闻工作者没有机会看到的事件会浮现出来,但是手机摄影拍到的一张图片,在整个新闻事件中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带有很强的欺骗性,要把它变成新闻还是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人员甄别、佐证,慢慢找到事件的真相。现在即使我们要用一张网络手机图片,还是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跟进、解读,比如:文字工作者的采访还原事件,或者通过一张照片由专业的摄影记者持续跟进了解更多的信息。

 

“报道摄影师需要在某一题材上的关注,推动时代进步”

 

色影无忌: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否带来了报道摄影工作方式的变化?

我经常鼓励年轻摄影师,你用尤金▪史密斯的手法拍摄报道摄影永远不会过时,报道摄影的重点落在报道,摄影只是表达的手段,但是我们并不排斥做一些影像的探索。互联网时代为影像的开拓带来了很大空间,比如可以像电影一样讲一个故事,采用蒙太奇的方式进行编辑,那就会跟以前的报道摄影有一些变化。我们以前做过一组《死于海上》这样的专题,摄影师跟着渔船出海拍摄了两年,一个轮机手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的时候成了一个骨灰盒。这样就没有办法在拍到他的生活,我们就通过一些空镜和他原来生活的穿插造成蒙太奇的效果。



《死于海上》 摄影/李颀拯

如果按照传统报道摄影那样拍摄深入题材会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拍到本质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影像的控制和场景的变化,呈现影像上的开放性,拍摄起来也会很轻巧,我觉得这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拍摄思路,不需要花太长时间拍摄,但是对影像的要求会更高。注重开头、结尾留下一个延伸感,中间需要大量的图片说明来体现实施性,图片在整个故事里面起到一个辅助说明的效果。比如《寻找慰藉与爱的欧洲妇女团》,要是按照传统纪实摄影你要花很长时间深入到这些欧洲人群才能完成这组专题,拍到欧洲妇女和非洲男子在一起的关键性画面你的专题才是完整的,但是这个专题只是采访了三位欧洲妇女,大量的场景由酒店的空镜和非洲男人的肖像穿插在一起完成,影像控制的非常好,这可能都是未来报道摄影的一些变化。


《寻找慰藉与爱的欧洲妇女团》

 

色影无忌:报道摄影不仅仅是传达现场看到的,还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对,传统的报道摄影传递的更多是照片作为一种证据表现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现在是:基本事实成立的情况下赋予影像更多的开放性和编辑手法的多样化。事件的事实状态是通过文字来呈现,图片只是为了配合整个故事,这也符合互联网环境下热点快速转换和控制成本。互联网上读图是由人来控制,就像电影可以通过镜头的长短安排画面时间一样,通过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系营造阅读的空间,控制读者的阅读情境。

比如萨尔加多花几十年去拍劳动者,但是你更多的还是认同他的影像价值,但是对于你了解事件的本身还不是特别系统和完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报道摄影别人首先认同你是报导者,报道者的定义和摄影师的定义还是不一样的,报道者是在某一个题材上的关注,推动这个时代的进步,而摄影师需要在摄影语言风格上的确认,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我们的目的就是寻找同行者”

 

色影无忌: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当下,摄影记者应该如何凸显自身的价值,不被大量生产的图片所影响?

如果摄影记者本身不具备在题材上的开拓能力,只是从事辅助说明的工作,这些摄影记者都会被替代。现在全世界的任何现场都有可能被手机拍下,你有一个能挖掘这些影像能力的团队,配合新闻求证,对摄影记者会产生很大的威胁。在互联网的时代,快速比专业更加重要,如果做不到快速传播,再专业的影像也是无效的传播。如果仅仅停留在发生了什么,这个层面上摄影记者的价值已经大大削减,以后摄影记者的价值可能在为什么发生,发生以后背后的故事,故事的延伸这些方面。

 

色影无忌:那这样的时代还能吸引摄影师从事报道摄影吗?

这个时代是一个很功利的时代,当你投入了很多时间去做一组作品,而得到的回报和你的付出不匹配,必然做这件事情的人就会减少。在目前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读者只追求一个表面上的猎奇、信息的刺激,不需要深度的内容。现在人们阅读信息只会停留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所以你花那么大的精力做出来的内容性价比较低,中国又没有很好的体系去鼓励这些摄影师,比如:政府的支持、基金的支持,那必然做的人就会减少。
我觉得一个摄影师去做报道摄影,第一是自身的热爱,当你热爱的时候就不太会计较能不能得到回报;第二是还需要有一些部门对报道摄影师进行支持,像一些基金支持报道摄影师,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机构介入。现在一些媒体也在减少摄影师的队伍,报道摄影面临比较大的危机。从摄影师付出的精力、体力包括投入的时间成本来说,报道摄影甚至比艺术摄影还要高,但得到的回报和精神上的享受都远远低于艺术摄影。

 

色影无忌:目前新浪的图片故事和摄影师等栏目是否接受摄影师投稿?摄影师如何向媒体推销自己的作品?

我们很欢迎摄影师的主动投稿,但是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做,一方面,投稿的人有可能不是我们想要找到的人,另一方面,我们想找到的人又不一定会对我们这个平台感兴趣。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工作都是为了找到这样的人做准备,我常说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平台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寻找跟我们的同路人。”比如做摄影师大典等,我其实是找自己的同路人,通过很多参加的人淘汰、筛选,剩下的人就是跟你志同道合的人,经过这样的选拔已经跟我们比较接近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一起进步、磨合。我们新浪图片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找到摄影师,而且这样途径找到的摄影师合作才会更长久,相互之间也会更认同。

在中国真正职业的报道摄影师是很少的,大部分都存在媒体里面,但媒体的摄影师也有局限的地方,传统的媒体都在滑坡,大的环境不是很好。很多摄影师一方面在抱怨没有机会让他们去拍,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自己出发,去拍好的内容,压力太大疲于奔命同时还牢骚满腹。但是我们相信中国还是会有默默无闻专注于拍摄的摄影师,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同行者,我们的目的就是和这些人同行。

 

色影无忌:您也做了关于年轻摄影师的工作坊,能谈谈您为什么会非常关注年轻摄影师吗?

一个人的摄影经历跟他的人生是分不开的,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来源我的人生经历,毕业刚进到单位时很多人帮助过我,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不仅仅是拍摄,也是人生的态度。在你的人生初级阶段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这个帮助可能是确确实实帮助你,也可能是看到了别人的一张照片、一篇文章,这都是你人生道路上得到的帮助。我觉得摄影人都应该有一个感恩的心态,当有一天我能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会去帮助别人,因为这是一个传承。我希望在报道摄影式微的时候,真正喜欢报道摄影的人,因为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燃起他人生的梦想,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个报道摄影师。



色影无忌:谢谢您接受采访!


严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