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返回
视频 | 无忌对话导师任悅

发布时间:2014-12-29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欢 责任编辑:仁王

 

在“色影无忌2014新锐摄影师发现之旅”的征稿阶段,我们找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任悦老师,任老师也是作为本次新锐的导师,我们就新锐问题以及关于作品的表达、载体,语言把控能力等等进行了如下的对谈。(采写/王欢)


数字文化下产生的“新锐”值得期待

 

色影无忌:任悦老师您好,关于“新锐”一词,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您有怎样的解读?
任悦 :我最早接触“新锐”就是08、09年到纽约去访学的时候,那时美国特别流行说的“Emerging Photographer”,这里有一个动作性质的就是像“浮出水面的感觉似的”,为了鼓励这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来做一些比赛、展览等活动,后来国内也出现了新锐这个词。

其实对我而言,“新”很重要,锐就再说。新,其实最重要的是指新人吧。我觉得我们需要看到一些打破传统的套路并且富有他们自己新的观点的人存在。他指的更多的应该是在数字文化中间出现的一代人,因为我们从90年代后期就慢慢进入了数字文化的时代,它(数字技术)在摄影领域里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其实和传统的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它已经建立起自己全新的系统,很多年轻人在数字文化中间成长、成熟起来,所以他会比传统那代人更理解数字化文化的特点,在这里面他去实现他的表达,建构他的概念。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想看到的新的摄影具备的东西。但目前看上去并不是很多。只是说形式上比较奇怪、奇异,就仅仅是视觉上一些玩弄的技巧吧,比较表面化,而事实上没有从根本上去做一些突破和颠覆。

任悦组11月优秀作品展示 杨大伟 《surface》


色影无忌:作为八位导师之一,您期待看到什么样的作品?
任悦 :我本身是特别开放的,所以我是没有一个特别的、固定的期待(类别),可以接受很多东西。如果非要讲想要看到什么样的东西的话,因为我本身是从事报道,新闻,纪实。如果有在这一块有做的特别好的话,那我会特别开心。

 

色影无忌:也就是说,除了报道、纪实这样的作品外,其它的类别也都无所芥蒂嘛。
任悦 :对对,你看十月份选出的这些,也没有谁是纯纪实的对吧。

 

色影无忌:现在各式的比赛非常多,您对这次无忌新锐采用“导师制”有什么看法吗?由于导师制,也是为了给这些来参赛的年轻人一个好的引导,就直接牵扯到选作品的完成度等等问题。
任悦 :提到完成度这个问题特别好,因为我们在做评选的时候,必须会涉及到完成度,有很多作品其中有闪光的地方,但是它的完成度不够,而不能得奖,这确实也挺遗憾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用导师这种方法,不是为了去“选秀”,更多是为了建立平台,来教育,来沟通,来帮助,摄影师自己能在这里获得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被消费”了的。不过,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导师制还缺少一种更具体的制度来实现这个导师的职能,期待下一届能更完善。
我不喜欢是为了追求不一样,追求特别这样去做一些东西,缺少作品的持续度,就像有些比赛选出来的摄影师有了第一部作品没有第二部作品了,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不是真正想要去创作,想要为了自己去表达什么,就很难走下去。
 

 

任悦组10月、11月优秀作品 郭国柱 《洗洗睡吧》


作品的精确表达需要形成一个限定的场域

 

色影无忌:有人说作品创作出来只是完成一半,另一半要挂到素墙上见分晓,任老师对作品后期的呈现形式有怎样的看法呢?
任悦 :没错是很重要,但也要分开看了,对报道和纪实摄影可能没那么重要,它更需要的是图片加上文字说明综合成一个语境。某些艺术品是个物理材质的东西,确实,尺幅、材质这些都很重要,因为它是最终作品的一部分。但也未必一定要所有作品都放到墙上,因为就数字语境中的作品来说,还有在虚拟空间呈现的可能,作品除了白色空间也有在黑空间里存在的可能。但不管怎样,最终的呈现是作品的一部分。


色影无忌:后期呈现方式也是关于作品的“载体”问题嘛,您之前做过手工书的工作坊,(手工书)也是载体的一种,它对整部作品的影响有多大?或者说比重。
任悦 :比重不好说,因为这不是科学,没有那么精确,反正它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的是作者意识,作者首先要把这个语境限定了,语境是什么,就是上下文儿嘛,载体也是一种上下文。作品有了限定的载体以后,就有了确定的观看方式,甚至有时还会谈到装裱、展示空间带来的感觉,慢慢地当人们站在这个作品前面就会进入到作者所设立的这个语境里面了。书也是一样,比如你看像朱岚清做的手工书,把这些作品编排,与纸张互动,她妈妈的香片,你会闻到香味,还有她手写的字等等,慢慢的你就会觉得这个作者的存在了。要限定要表达的东西,因为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一个东西的理解越来越多角度、多元化,读者会占有这个作品的意义,他可能顺应这个意义甚至相反的意义,但是作者始终还是愿意和读者在一个频道里沟通的,所以你就得想着怎么把这话说明白,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手段去把人带入到你的画面里面,你不是非要强迫别人或者灌输别人,不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说明这个意思,这都不管用,就是需要勾连起来,来形成一个场域。

没错,书这个介质构建了一个场域,一个空间,就像咱们打电话,微信,字来字去的都没有感知,像今天这样坐在这面对面这么来聊天,就有了更具象的接触。
 

任悦组11月优秀作品 谭秋民 《刘祠堂背》


色影无忌:不过通过语境来限定的话,我又想到了您1416的博客引用了罗兰巴特的“摄影如奇遇”,似乎创作阶段和后期编辑阶段又相互冲突。
任悦 :这里的奇遇,更多指的是读者和作品的关系,而上面我们主要谈到的是作者和作品。摄影的美妙在于,在缺失语境的情况下,它又可能是任何东西,这也说明了这个媒介特别简单又特别诡异,也是我特别爱它的一个原因,它永远不会确定下来,一直在变化。

 

创作者需要更高的语言把控能力


色影无忌:对于后期编辑阶段,您觉得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对作品的梳理、编辑能力,是否变得越发的重要,有占了怎样一个位置?
任悦 :当然。对于创作者本身,要有越来越高的对于摄影语言的把控能力。

苏珊•桑塔格说过“摄影是唯一一种专业训练和多年经验不见得就对未受训练没有经验占尽优势的艺术形式”,她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碰出一两张照片,是机遇和运气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种“唯一”随着摄影技术的民主化也日渐不复存在,今天人人都拥有这种时机了。在我看来,当下的摄影和文字一样,都是一种语言工具,没有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去组织语言文字,摄影也一样。

任悦组10月优秀作品 朱璇 《食色形也》

 

色影无忌:对自己作品的梳理是一点,而面对海量影像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摄取和筛选,可以谈谈经验吗?
任悦 :我不知道别人什么样,反正我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已经有了一种直觉,其实这就像一个吞噬很多东西的过程,以前也吃过很多“垃圾食品”,你得吃了“垃圾食品”才知道它不是你的菜。你要分清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信息看看就完了,对知识性的东西肯定要深度的去认识,有些东西看看就得了,不必太上心。我觉得这也是时间、耐心和成长的问题吧。

我们现在面对的信息确实有一些嘈杂,对这些嘈杂的信息我会主观的回避它,我比较喜欢RSS订阅,有些写的很好的就会经常看,去看经过他们提炼和梳理的内容。还有就是一定要看书 ,书籍的话是一个作者把他最好的东西,通过长时间的积累,给你呈现出来,这是值得你去跟他去交流的。


色影无忌:任悦老师这些年也一直投身在报道、新闻和纪实摄影的领域,可否给大家说说关于报道摄影和新闻摄影,如果严格意义上讲有怎样的关系或者区别呢?
任悦 :这个本来是一个翻译上的问题,报道摄影是从 Photojournalism翻译而来,这个词儿在美国出现也是对News photography的一个补充,不再仅仅是对新闻现场的一个直观记录,而是对新闻事件的一个深度叙述。其实也可以说是新闻摄影领域的不断外延扩大,从一张照片到很多张照片,图文结合,需要编辑梳理。当下又有可能会再加上声音、互动,那其实就像是文字记者写一个报道一样,我们用照相机给读者提供一个视觉的报道。

 

色影无忌:从1416到还乡计划,关注罕见病还有手工书工坊等等,感觉你更多的是用摄影去“做事儿”。
任悦 :我觉得照片不应该像个孤儿一样不知道在哪的感觉,照片必须找个家,就在做这样一个事儿,其实我们做的是平台,你拍了照片你要在什么样的材料上呈现,以什么样的关联去呈现,也做了很多传播上的工作,在微博上、博客上或者办理幻灯片放映会等等,让大家看到这些照片,还是摄影跟社会间的互动吧,摄影做工具,用这个工具去探索社会话题。

 

色影无忌:现在1416在做些什么?
任悦 :在梳理前三年的“还乡计划”的整理,想弄一个网站,也在做2015年还乡计划,还是想继续鼓励大家春节都回故乡去拍拍。

 

色影无忌:好的,谢谢。

任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网络名博1416教室博主,一直关注报道摄影领域以及公益项目。
2001-2003年参加荷赛中国学员班的培训,完成两组专题摄影作业。作品在2003年平遥摄影节“荷赛中国学员班作品展”上展出。
2003年结业于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大师讲习班(北京),2003年12月代表中国年轻摄影师参加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和亚欧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亚欧青年摄影师研讨班”。
2005年成为马格南图片社Inge Morath基金候选人之一。2008年成为中国第一个美国尤金史密斯Howard Chapnick基金获得者。
2008-2009年在美国纽约大学访学。
参与创建并主持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报道摄影杂志《Voice of Images》。在国家级专业新闻和摄影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几十篇约10万字,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和荷兰展出摄影作品,在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展。
出版学术著作《视觉传播概论》,参与编著《图片编辑手册》、《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新闻摄影教程(第三版)》翻译《国际摄影艺术教程》,《美国新闻摄影教程》,参与翻译《黑白摄影进阶》、《美国摄影教程》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