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每日一图 专栏
产品大全 器材点评 品牌专区 选机中心 榜单汇总 名词百科
资料库 资讯专题
行色专题 行色地图 首席旅游官
影像专题
车行者 少数派 玩主来了(停用) 乐活主义 亮骚无忌 最发烧 爱问无忌 演出订票
新车 测试 改装 摄影师 设计 模特 访谈 活动 图库 论坛
年度摄影事件提名名单 首页2010色影无忌年度影像奖年度摄影事件提名名单

2010年度摄影事件提名:《挟尸要价》照惹争议

发表时间:2010-12-0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责任编辑: anne

2010年度摄影事件提名:《挟尸要价》照惹争议 

挟尸要价

 

  事件简介:

  2009年10月24日,三名长江大学学生方招、陈及时和何东旭因救落水少年而不幸牺牲。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刊发题为《大学生救人溺亡,捞尸者手牵绑尸绳谈价》的报道,报道配有署名“真真”所拍摄新闻现场图,并注有这样的图片说明: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

  这个消息经由网络大量传播后,除了网民对于“尸体打捞”这个垄断性行当的谴责之外,“挟尸谈价”的捞尸人和“见死不救”的渔民也被千夫所指。猛烈的道德谴责浪潮经久不息,那两个当初在船上的人甚至被追打,渔船被烧。

  2009年11月4日,《南方周末》刊登记者杨继斌采写的深度报道《大学生救人溺亡隐情调查:“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对“挟尸要价”事件进行了多方位的采访,以期还原事件真相。

  2010年2月8日,《挟尸要价》作者张轶接受色影无忌独家专访,首次谈论该事件。

  近日,《挟尸要价》继续获奖之路,而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质疑《挟尸要价》造假。

  无忌报道:https://www3.xitek.com/topic2010/xsyj/

  提名理由:

  一个引起全社会严重关切的事件,是一个关于我们社会的基本道德伦理观的事件。(鲍昆)


  一张引起摄影伦理探讨的新闻摄影图片,但没有对新闻摄影伦理的建树发生任何影响。(陈建中)


  “挟尸要价”新闻图片事件,不仅仅是新闻摄影的事件,这个事件背后所暴露出来的,已基本包含了当下中国所有的紧要关节:钱、信誉、真实、虚假、生命、人性、看客、过客、伦理、价值观。我相信这个事件还远不是现在我们所了解的这样黑白分明,因此我也相信这个事件影响深远。(姜纬)

 

  毫无疑问,这是2010年度最具代表性、争议度和热量值的事件。它由一张图片的文字说明与画面一致度生发,引起了关于摄影瞬间性与延续性的讨论、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讨论。进而,引发了摄影记者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讨论,媒体监督和公众权利的讨论,接下来演变为地方政府和大众传媒的对决与角力。这不仅是一个摄影事件,而是完完全全成为一个暴露当下社会诸多隐患的公共事件,由此引发的各个层次的针锋相对的争议,不仅是新闻与学术层面,更有社会与政治层面。在大众越来越强调知情权和公民意识,对社会公共事务越来越主动参与的今天,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媒体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尽到社会公器的责任,已然是关系到媒体安身立命的重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即使在第一层面,即新闻摄影的专业层面,也没有讨论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可为后世借鉴的学理结论。(李楠)

 

  这张照片以及被质疑,带来道德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方面的思考。(骆永红)

 

  从道德层面来说,当某个职业在某个时间以不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易时,引爆的是积压在人们心中已久的情绪,尽管这是一个向极度物质化发展的社会。摄影瞬间从不曾孤立,总是服务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背景,争议的是人们心中的伦理底线,也是对影像力量以及真实性的尺度考量。

  就技术层面而言,照片能说话吗?有图就有真相吗?当一位记者记录下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却因为某个人或某个单位的强势介入不得不面临着一个自己未知的结果的时候,照片被赋予的含义不是本身而是“画外之音”。多媒体时代,应当掌握动态影像、录音等多种记录手段,以一个记者的眼光去纪录观察实证,在这个时代,比一张孤独悬立在那的照片价值更大。

  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社会事件中的影像切片,让摄影的真实性问题再度引发讨论,尤其是社会公众层面的强力关注。由此,摄影传播的严谨性问题再次凸显,引发摄影界思考。(柴选)

 

  深刻涉及社会现实存在和报道摄影与事实真相的多重关系。(潘科)

 

  被摄者提起公诉,但是“金镜头”奖组委会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林路)

 

  轰动全国,引起广泛争议,但却至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事件。(那日松)

 

  这个事件引发讨论的元素太丰富了,所以完全有理由当选年度事件第一名。(郑幼幼)

 

  一个不准确的标题得了所谓专业大奖,一个不专业的调查拼命要自圆其说。这个事件必将载之以史,以证中国摄影权力部门之廉价的道德煽情、对底层的隔膜和缺乏逻辑的思维能力——这不是少数人物,而是普遍性的。(颜长江)

 

  对照片“真实性”的争论涉及到了摄影之影像的最为核心的命题。(于德水)

 

  一张照片引发的对多个方面的社会问题、摄影伦理问题的思考,一个现实问题的多棱镜。(李树峰)


  • 【相关标签】Array

无忌影展 更多影展

精彩专题 更多专题